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我们才能不忘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莱芜作为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增强党员意识,弘扬新时代民族精神,2018年12月1日,我校建筑学系党支部师生骨干学习团怀着对革命先烈们无限崇敬的心情,赴莱芜市开展“红旗飘万代,初心鉴担当”主题党日活动。建筑学系党支部书记胡琳琳、系主任王学勇等多名教师党员及部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全程参与其中。
中华不可悔,金瓯缺定补
十二月的第一天清晨,格外的庄严肃穆,上午九时许,全体学习团成员到达了莱城区牛泉镇鹁鸽楼村,踏上一条曲折的石板路,沿着指示牌前行,一座典型清末时期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即刘仲莹故居,现为省直机关党性教育基地,也是参观学习的第一站。在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的危难时刻,山东省工委为什么会在鹁鸽楼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建立,建立后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带着疑问与期待,一行人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与带领下开始寻找答案。
“1934年3月16日夜,莱芜县委在汶河滩召开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外出找党问题。县委书记刘仲莹坚定地说:‘失去与上级党组织联系,我们就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我们可以牺牲一切,甚至生命。没有钱,就先把我的房子和地卖了吧。’会后,刘仲莹毅然决然地把他家在口镇的钱庄、店铺和地全卖了。一个富裕的家庭,一夜之间就在口镇没有了立足之地,一家人最后只好迁回鹁鸽楼村的老家。粮食吃没了,只好去挖野菜;衣服破的没法缝补了,只好系上疙瘩……”像这样愈加艰苦且不胜枚举的革命故事和壮举就在那时莱芜的这片热土真实地上演着。“由于操劳过度,刘仲莹积劳成疾患上肝病,直至1937年8月被要求回家休养。修养期间,刘仲莹关心党组织发展,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9月在听说平型关大捷后,他欣然提笔题字‘中华不可悔,金瓯缺定补’。11月,病情稍有好转刘仲莹又返回鲁西北特委工作。但不久由于病情急剧恶化,无法进食,被送到济南医院治疗,终究没有挽回,于1938年3月27日去世,年仅27岁。”闻听至此,许多同志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感动,眼中泛起了泪花,大家无不被刘仲莹同志“千里寻党,九死一生,高风亮节,舍命担当”的革命精神所感动,由衷赞叹以刘仲莹为代表的莱芜共产党人,在坚持独立斗争的同时,为恢复被破坏的山东党组织,建立统一的省委领导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参观结束后,支部书记胡琳琳为大家补充到,“山东省工委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恢复了全省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并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间断过,在中共山东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年刚刚转正为正式党员的周波老师深情地讲到:“他的生命尽管短暂,但他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尤其在党组织多次被破坏的危机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使得莱芜的党组织能够完整地延续下来,用27载的年华铸就不朽的传奇。”
最后,全体党员面向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接受革命精神的教育洗礼。尽快建好三线,让毛主席放心,让党中央放心
在离开先烈故居后,学习团一行人乘车奔赴下一个目的地山东“小三线”纪念园。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基于对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从那时起,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中心,以备战备荒为目的三线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三线建设成为连续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主旋律,西部地区的“大三线”与各省的“小三线”逐步形成并奠定了坚定的战略后方,而地处泰沂山区的山东“小三线”建设把莱芜这块红色热土写进了那段特殊历史。位于莱芜南部山区的小三线纪念园以山东人民印刷厂旧址为基本依托,以“胸怀大局、忠诚奉献”为主题特色,正努力打造为具有省内外影响力的复合型、多功能党建活动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影视科普基地、工业遗址旅游基地。
学习团全体成员按照“翻开记忆、风雨如磐、战略后方、家国情怀、岁月如歌”的展厅顺序,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依次参观了山东“小三线”建设和发展时期的大量图片、实物及影像资料,共同回顾了“小三线”建设艰苦岁月,聆听了建设者感人事迹,感受了三线建设宏大场面,深刻理解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决定。参观过程中,《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及1981的高考试卷陈列在展示柜中,不要以为这是为了展出“借”来的,其实它们确实出自这里。然而,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仅是所展出的历史档案、生产设施、枪炮装备等实景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令人为之动容。
在参观进行到尾声时,讲解员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去年临近春节的一天,一位女士来到了纪念园。她就是展馆‘生活场景’中一家三口的小女孩李丽君,当年6岁的小女孩,现在已经57岁了。李丽君的父母已经去世了,她的父亲李振国念念不忘曾经工作、奉献过的地方,所以李女士带着父亲的遗愿回来看看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工作人员陪同李女士来到了朝阳修配厂,当他们和李女士站在早已坍塌的车间门前,老人感慨万分。她说,当年身为共产党员的爸爸响应国家号召带着我和妈妈从东北来到山东朝阳修配厂,可我没有想到,我的童年少年就这样被框在了这个山坡上……直到十年后我初中毕业,才和我妈头一次回了老家。妈妈和姥姥姥爷他们抱头痛哭啊,十年的生死离别呀!谁不是子女的父母、父母的子女,如果不是肩负着这份使命,谁愿意离开年幼的孩子、苍老的母亲……”
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放在三线人的那时那地,就是一句话——“尽快建好三线,让毛主席放心,让党中央放心”,这正是四百万建设者的共同目标和共同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今天,我们重新翻阅三线记忆,不仅是为了铭记光辉,更是为了笃定前行;不仅是为了重温过去,更是为了反躬自问。在离开之际,众人站在大荧幕前再次入党宣誓,更加深刻地感悟先辈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心路历程。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小三线”人在荒山野岭中,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学习他们听党召唤、忠于使命、矢志不渝的家园情怀和大局观念,在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中,立足于本职岗位,勇于奉献,敢于担当,开拓进取。